找到相关内容1591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为一种;  ()心所有法共四十六,别为六类:a、大地法十:受、想、思、触、欲、慧、念、作意、胜解、,b、大善法十:信、不放逸、轻安、舍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不害、勤,c、大烦恼法六:痴、放...烦恼无恶见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。共缺二十五法。、摄属名义不同,心所法中瑜伽的遍行别境,有部称遍大地法。瑜伽善心所,有部称大善法。瑜伽的根本烦恼、大随烦恼,有部通称为大烦恼法。中随烦恼有部称大不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
  • 龟兹毘卢遮那佛

    大日经》(《大毗卢遮那佛神变加持经》),于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兴盛时期传入龟兹。  卷一说当世尊毗卢遮那佛本昔誓愿度脱无尽众生证入“”时,全身支分出现如来(佛)之身,而且“十”众生遍至十方还来佛身...,或称应身。应化到阎浮提洲普救众生。唐朝华严宗吸收“天台宗”佛有身的理义,即法身、报身和应身。此身的说法从印度传来,生活在公元5世纪的印度高僧世亲菩萨在他的《十经论》卷中论说:“一切佛者有...

    刘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264831.html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念力。由于它能忆持教法句义而不中断,所以称为法流禅定。至于它的道位,《大疏》说:“所谓法流禅定,是指将证得初之道──世第一法的。”意指拥有(智慧)资粮中的特胜者。因为《现观论光明释》(rGyan...“空性不和空性结合,也不和空性瑜伽结合。”对无相、无愿也引用同样的配合方式。其中的“结合”,是把心境合而为一;“散”或“不合”,是把心境各自分离。《破妨难释》说:   修习空时,若以“有另一个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
  • 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

    于心识中摄取这一曾经领受过的事物的境相,时常记忆,使心明记而不忘失。对于未曾攀缘之境,就不会起念,因此念这一心所法就被归于别境一类。   定,梵语称为,或译为三昧。是一心专注而起的一种精神境界。...心。由亲近故。因交友不慎,或是自觉或不自觉交上了“恶友”,或是与不信佛法的人过往甚密,受其影响而不能依佛法所教而行,从而产生众多烦恼。四是听了各种偏离佛法教义的说教,违背了佛教法正道。佛教认为世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965107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3)

    广州,次年到洛阳,于是往来长安、洛阳之间。沙门一行数经请问,金刚智为立坛灌顶,一一指教。自十一年(723)开始译经,于十九年(731)译出《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法》,是为密宗根本法门之一,简称...衣钵者起于庾岭(禅宗),谈法界(贤首宗)、阐名相(慈恩宗)者盛于长安。是家皆以道行卓荦,为帝王师范。然而“讲《华严》者(贤首宗)唯尊我宗,读《唯识》者(慈恩宗)不许他经,至于教外别传(禅宗)但任胸臆”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465222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3)

    顶经》云:如人坛轮证,一切义法皆悉具足,三聚净戒俱时圆满,应想印中有白色贮锼字,放大光明,普照所召一切有情,蒙光照触,三世诸佛戒波罗蜜一时圆满,法界善法想为光明,流光灌顶贮彼身中、身同普贤坐大...员投吴,举金鼎,其色不变,后果伐楚,  身作长城万里。  即宋朝檀道济,自骛骛文武全材,国家倚赖,文帝疾义康矫.诏诛之,道济见诏,愤怒气盛,目光如电,脱帻投曰:“今日此举,乃坏汝万里长城也。”白 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565316.html
  • 佛教成语汇编()

    ,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。”近义词:浑然一体、水乳交融、抱成一团、打得火热。(禹振声)  游戏三昧  又作游戏三昧。三昧乃之意,为禅定之异称,即将心专注于一境。游戏三昧者,犹如无心之游戏,心无牵挂,...通常只限于佛。  成语“恭敬顶礼”由“恭敬”与“顶礼”这两个佛教礼敬用语构成,用来形容极为崇敬礼拜。  “佛”、“法”、“僧”者,包含了佛教的信仰目标、信仰理论和信仰徒众,是构成佛教的三个要素。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065495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1)

    弟子们的受持也是单靠耳根的“听闻”,内心的思维,即所谓的“由闻思修”而“入”。  最初单以宣讲、背诵等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授、受持佛法,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自然引发种种的争论,因为佛弟子们长时间的记忆...?金刚经次诂序》。  附:教书与参禅  孔子说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他的意思是说,老师教书贵在考究其技巧和方法,要因材施教,有的放矢,且莫全盘托出进行机械化演讲。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165507.html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如《解深密经》卷以净镜等能见影像,来比喻“所行影像显现”。  在中国佛教义学中,天台宗曾以镜喻说“中道”,如智凯《摩诃止观》卷一下:  譬如明镜,明喻即空,像喻即假,镜喻即中。不合不散,合散...,明镜之莹划矣。然即芸耨不以为净而种滋;莹划非以为镜,镜净而照明。故开士行禅,非为守寂,在游心于玄冥矣。(注释:《安般守意经序》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六。)  王齐之的《念佛三昧诗》之说:  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,下化众生。观世音佛教祂“从闻思修,入”,先听闻佛法;然后研究经典,思维佛理:再依法奉行修持,达到“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”、“觉所觉空,空觉极圆”,能觉悟的和所觉悟的都空了的悟境。  观音信仰修持...因缘故事说,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,祂是将来继承弥陀佛位的大菩萨。祂在阿弥陀佛因之时,做转轮圣王之际,是一千位王子之中的第一位太子,名叫不眴,看见天上、人间以及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恶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